党群阵地

您的位置: 首页 党群阵地党建动态详细

援藏——把他乡当故乡

发布时间:2019-07-02 00:00 访问量:0

一、高寒地区医疗科研新突破

        2018年5月25日,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达2018年科研课题,我的课题《自制加热控温装置加温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佐治高海拔地区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 》申报成功,通过课题带动了色达地区医疗科研项目零的突破。
         而说起这个科研课题,灵感来源于在色达援藏的一次处方点评。2016年9月我作为第四批援藏干部来到色达县人民医院挂职,在医院的第一次处方点评会上我发现当地医院所使用的雾化仪器和药物还很落后。氧气雾化吸入疗法在经济发达地区使用已非常普遍,色达高寒缺氧,如果在雾化的同时保证供氧,岂不是更好?我当时就想,并暗下决心改变这一状况。色达县人民医院有中心供氧装置,缺的就是氧气雾化器和药物,经过与自己所在单位——温江区人民医院沟通,温江区人民医院无偿捐助十一台氧气雾化仪器和一批药物,色达县人民医院正式引入氧气雾化吸入项目。然而,温度是影响氧气雾化吸入疗效的重要因素,而色达地区恰恰地处高原,海拔近4000米,年平均气温0度,最低温度零下30度。以此为突破口,我开始查阅大量资料,文献上现有的一些加温雾化实验并不适宜推广使用,我萌发了要设计一款安全、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不贵、可重复使用的加温雾化装置的想法。说干就干,我开始阅读大量文献,经过一段时间的潜心钻研,终于自主设计了一款加温雾化装置,并开展了氧气雾化吸入在高原地区儿童肺炎疗效的临床试验观察,并在2017年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全国会议上书面发表论文《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临床疗效影响因素研究进展》,最终这款加温雾化吸入装置已在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二、郎卡吉的微笑

        有一群小天使,上帝是如此疼爱他们,忍不住逐个亲吻他们稚嫩的脸蛋。而上帝可能稍微用力了点,在小天使的脸上留下了“爱”的印记,这些可爱的小天使就是唇腭裂患者。
         偏远山区甘孜州色达县翁达镇的一名藏族小女孩郎卡吉便是这群被上帝吻过的天使中的一员。初识郎卡吉是我们温江区援藏干部结对认亲的路上,翻过一座座雪山,穿过一条条结着冰的河流,沿着蜿蜒的小路来到她的家。小女孩长得很清瘦,有着精致的五官,弯弯的眉毛,大大的眼睛,高挺的鼻梁,小巧的嘴唇,外表看不出任何缺陷,只是不说话,也不笑。乡亲们给我们说郎卡吉7岁多了,还不能正常地说话,听说我们要给她检查大哭起来,检查完以后听说要带她去县城检查竟对我们微笑起来,大大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笑起来的样子真的很好看!
         郎卡吉确诊为腭裂以后,我辗转打听到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可以提供免费手术机会,当我们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郎卡吉的爸爸后,这位康巴汉子短暂的高兴后竟然面露难色,是啊,家里靠着一点坡地种点青稞,都还青黄不接,仅有的几头牦牛也还没长大,自己外面打工挣的钱要供好几口人吃饭,家里的老大8岁了也还没钱读书,到成都山高路远,车费、住宿费竟然成了孩子手术的拦路虎。援藏的队友得知这一情况后纷纷表示愿意资助,通过联系温江区民政部门解决了经费难题,我全程帮助孩子完成各项检查和申请表填写,很快确定了入院日期,我和队友带郎卡吉从色达一路赴成都,办好入院手续、陪伴完善各项术前检查,买来了新衣服、新玩具还有画画的纸和彩色笔。手术很顺利,郎卡吉出院后我又送他们一家回到色达。这一程听到最多的是孩子家人“卡卓,卡卓”夹杂着不熟练的“谢谢!”,而小小的郎卡吉则一直笑着,搂着我们甜甜地亲。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其实很简单,帮助别人就是一种幸福!

三、烧伤女孩旦金措

         面前的小女孩全身赤裸裹着油纱,连脸上都覆盖着纱布,除了膝盖以下没有完整的皮肤,透过纱布仍能隐隐约约看到大火肆虐过的痕迹,大火烧伤面积70%,深Ⅱ度烧伤,被油烫伤的感觉我尝过,那种火烧火辣,疼得心像猫抓的感觉,面前的小女孩却静静地躺在床上,四肢张开,不哭不闹,懂事的她却让人瞧着更是心疼。
         这不幸的小女孩叫旦金措,7岁,色达县康勒乡阿交村人,在2017年4月27日下午2点,由于家人不在家,年幼的她操作取暖设备不当,导致火灾发生,小女孩严重烧伤,家中财物尽失。送到色达县人民医院后,小女孩出现尿血症状,医生诊断急性肾功衰,生命垂危,急需转院治疗,而他们一家靠着东拼西挪的5000元却早已花光,怎么办?他们也想救乖巧的女儿,可是从哪里找钱啊?家人一愁莫展。我和队友立即在朋友圈转发这个不幸小女孩的故事,用我们的力量呼吁亲人、朋友、同学、同事为孩子捐款,当晚我们不停的收款,筹集到善款1万6千余元,随后孩子的情况得到了色达县电视台的报道,获得了当地政府的关注并发起“轻松筹”公益项目。而我和队友要做的是积极为孩子联系治疗医院——连夜,我们联系了很多医院,但了解到旦金措的情况都表示不敢收,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同意接收这个可怜的孩子。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治疗的钱和医院都落实了,我终于松了一口气,但从色达到成都600余公里、10余小时的车程,如何才能保证孩子安全送达?又一个难题摆在我们面前。色达县人民医院派出了外科主任张斌和护士长张红来保证我们转院的顺利进行,我们一起商讨、制定了转送方案、应急措施。终于,我和旦金措一家一行7人出发前往四川省人民医院。时间就是生命,一路我们拉着救护车警报,争分夺秒,与此同时,对孩子的生命体征监测我们一秒钟都不敢掉以轻心。车速快到极点,傍晚时分终于安全到达四川省人民医院。旦金措的父母都是地道的藏族人,不懂汉语,我为孩子办理完入院手续,安顿好孩子的家人,而康勒乡的第一书记在医院陪护,充当翻译。
         后来,这个一度生命垂危的烧伤小女孩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通过治疗、复健,已逐渐开始正常生活,作为参与过这个过程的一员,我感动欣慰!
         援藏,就是把他乡当故乡,把每一个藏族同胞当成自己的亲人,我们守望相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援藏——把他乡当故乡